(一)网站体系基本形成
从1996年海南省政府创办首个政府门户网站开始,到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经过十年的发展,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部门网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网站组成的我国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
(二)功能定位形成共识
在基本的政府网站功能定位思维模式引导下,无论是在网站建设方面,还是在日常维护方面,政府网站都包含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互动、公益服务、舆论宣传”。
1、“信息公开”是政府网站最主要的服务方式,是打造“透明”政府的重要体现,无疑也是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
2、“在线办事”是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网站应全力做好行政许可的在线办理,同时也应努力提供其它相关事项的在线办理服务;
3、“公众互动”是政府网站体现民主、加强舆情引导的重要功能;
4、“公益服务”是政府组织提供公益性信息资源和便民服务;
5、“舆论宣传”是政府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准确发出党和政府的意见和观点,将主流的声音有机地融入社会网络大众中。
(三)网站绩效评估日益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进政府网站建设,依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最新要求,以深化应用和注重实效为主线,加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提供支撑,绩效评估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化完善:
1、加强网站日常评估,将日常监测平均权重上调,推动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健全日常运维保障更新机制;
2、聚焦网站重点服务,选取5项涉及面广、办理量大、业务逻辑相对复杂的办事服务,深入衡量网站有效满足用户重点需求的能力;
3、关注用户体验,加强对移动客户端、网站无障碍和智能搜索等建设和运维能力的评估,以期更好地满足用户使用习惯;
4、夯实网站基础,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落实国家关于网站建设方面最新要求情况的监测。
(四)公众参与成为热点
各级政府均已着手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中不断建立和完善不同的政民互动渠道,最大限度实现与公众互动交流。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网站的信息内容日趋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公众对政府的反馈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公众越来越期待及时有效的互动,而不是漫长的无反应;
2、更加关心政府的工作和举措;
3、网民能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得到反馈;
4、公众获知政府工作信息的愿望强烈。
二、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显著
总体呈现省级、地市和区县由高到低的阶梯式。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省市县政府网站总体上呈现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省级政府网站相对较好,绩效水平达到0.45;地市级政府网站居中,整体水平为0.36;区县政府网站较差为0.23。
信息公开、互动交流较好,重点服务和新技术应用整体发展滞后。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地方网站的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情况相对较好,平均绩效指数分布为0.38和0.36;民生领域服务和舆情引导相对次之,平均绩效指数分布为0.23和0.20;重点服务和新技术应用相对次之,平均绩效指数分布为0.15和0.18。
(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程度尤显不足
大多数政府网站能够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提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渠道。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总体水平仍显不足,各级网站信息公开水平参差不齐,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反映政府办事职能的诸多深度政府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公开。比如:
1、大多数网站仅公开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动态信息,对于分配结果、违法名单、补偿方案等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内容公开力度明显不足;
2、多数网站虽在不同程度上整合企业事业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但对服务事项、监督投诉、工作规范等深度信息整合仍然单薄。少量网站积极探索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工作,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3、多数网站尚未编制行政职权目录,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不高。不足30%的地方政府网站编制了行政权力目录,明确行使权力的主体、依据、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但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网站仅侧重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确认等内容的整合,但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强制、行政给付公开不够;
4、多数地方政府网站提供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但目录的内容保障机制及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七成以上地方政府网站按照《条例》要求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专栏,但在目录框架、内容分类、信息维护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程度上存在财政资金、监督检查、行政许可等关键信息欠缺,主题分类、组配分类等不够易用,信息更新不及时或无内容的现象。
(三)重点服务资源与内容实用性亟待加强
多数地方政府网站围绕公众和企业需求,加大行政办事服务和便民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合理组织相关内容,加强服务内容的实用化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与社会公众需求还存在较大空间,例如:
1、公众关注度高、使用量大的服务较为匮乏。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政府网站对社会公众需求最为迫切的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企业开办等服务的覆盖率比较低,绝大多数网站服务覆盖率不足50%,最低仅为13.86%,即该领域的用户需求中有86.14%是无法通过政府网站满足的;
2、多数网上服务资源的实用性亟待提升。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网站虽然不断加强网上服务资源规范性、实用化建设,但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胳膊少腿、语焉不详等现象,不能为用户办事提供有效实用的信息;
3、用户关注度高、办理量较大的事项实用性不高。评估结果显示,部分政府网站围绕户口、港澳通行证等重点服务主题通过场景式服务、服务专题等细化用户对象,整合提供相关办事指南,但各办事指南只是简单从政策文件出发提供“共性化的、原则性的”办事指引,未能从办事实际出发针对细分用户类别提供个性化、实用化、人性化的办事服务,从而导致办事服务不实用;
4、网上服务内容维护机制有待健全。评估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惠民政策、调整和下发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停止征收了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但大多数网站相关内容未进行相应调整、更新,对用户办事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四)互动交流渠道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公众对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互动性与信息公开方式的多样化有着极其迫切的需求。但部分网站存在问题回复及时性不高、答复内容不够详实、回复推诿等现象,造成公众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1、政府的回应不及时,即使有回应,其内容大都限于原则性的套话,且有时相互推委,影响了公众持续互动的信心;
2、政府所发出的互动论题,由于没有同时公开相关配套信息,公众对于该论题的了解程度低,无法引起公众的互动热情。